序号
|
论文名称
|
刊物
|
作者
|
发表时间
|
1
|
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
外国文学
|
尚必武
|
20111128
|
2
|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慈悲》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外国文学研究
|
尚必武
|
20111224
|
3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英语著述出版现状与趋势考察
|
中国出版
|
陈明瑶
|
20110901
|
4
|
美国外语教材出版项目布局及其启示
|
中国出版
|
贾爱武
|
20120718
|
5
|
理论的普及与经验的分享:评《叙事理论教学》
|
外国文学研究
|
尚必武
|
20120624
|
6
|
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诗学
|
文艺理论研究
|
尚必武
|
20121005
|
7
|
《语言测试实践》评介
|
现代外语
|
赵中宝
|
20120201
|
8
|
电视广播中的视觉设计语法——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意义构建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潘章仙
|
20121001
|
9
|
法规文件名称“管理办法”的英译探讨
|
中国翻译
|
刘法公
|
20120915
|
10
|
银行业务名称汉英翻译规范化探析
|
中国翻译
|
傅恒
|
20130310
|
11
|
美国外语教育海外数字化资源格局特征与思考
|
中国出版
|
贾爱武
|
20130404
|
12
|
论实现法律法规术语汉英译名统一的四种方法
|
中国翻译
|
刘法公
|
20131216
|
13
|
坚持节目理念,改进叙事方式——从《子午书简》到《读书》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潘章仙
|
20131201
|
14
|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学习环境的感知及其与口语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贾爱武
|
20121010
|
15
|
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反常的叙述行为: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尚必武
|
20120201
|
16
|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状况与启示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龚茁
|
20120515
|
17
|
寻找伦理存在的自我:论<培尔?金特>中的理性意志与伦理选择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尚必武
|
20130115
|
18
|
性别。叙事性。语言学视角:评露丝。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尚必武
|
20130901
|
19
|
多元。互补。整合:二十一世纪的叙事学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尚必武
|
20131001
|
20
|
康拉德《艾米.福斯特》叙事策略探微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邹颉
|
20130910
|
21
|
<<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的矛盾性特质及其成因分析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司文会
|
20140315
|
22
|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问题探索——基于树库的动词句法配价分析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王琳
|
20141015
|
23
|
莫言作品《蛙》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陈婵
|
20140915
|
24
|
汉语字母词存在的合理性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董明
|
20140301
|
25
|
“文化传播与外译”专题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李美芹
|
20150301
|
26
|
《语言教育者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视角》评介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杨仙菊
|
20151001
|
27
|
ELF语境下基于人种志方法的英语语用教学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杨仙菊
|
20150401
|
28
|
创伤 记忆 叙述疗法:评莫里森新作《慈悲》
|
国外文学
|
尚必武
|
20110825
|
29
|
AntCon检索工具在大学英语作文讲评教学中的实践与启示
|
大家
|
蒲松龄
|
20111130
|
30
|
试评《英语写作手册》第三版的修订特点及几点建议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郑毅
|
20111101
|
31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主体意识的培养
|
飞天
|
钟含春
|
20111120
|
32
|
爱伦.坡诗歌的美学表征及诗学理念
|
外语教学
|
王二磊
|
20110906
|
33
|
模因论视域下的广告语言分析
|
作家
|
沈志法
|
20111128
|
34
|
重思解构主义的“意义不确定论”
|
江西社会科学
|
闻亚云
|
20110701
|
35
|
汉语说明的英译策略探究
|
飞天
|
闻亚云
|
20111101
|
36
|
“影子练习式”背诵模式
|
大家
|
王丽娜
|
20111201
|
37
|
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研究
|
飞天
|
沈志法
|
20111216
|
38
|
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
|
外语教学
|
郦青
|
20110706
|
39
|
浙江省博物馆文物英译研究
|
中国科技翻译
|
郦青
|
20110706
|
40
|
《白雪公主后传》之代理父亲分析
|
译林
|
阙蕊鑫
|
20111001
|
41
|
学分制下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学分实施现状探析
|
教育学报
|
王镇
|
20111225
|
42
|
听力水平测试的效度分析
|
飞天
|
周颖
|
20111101
|
43
|
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项目标准述评
|
外国中小学教育
|
贾爱武
|
20120208
|
44
|
课堂英语口语纠错反馈机制研究
|
外语教学
|
庄欣
|
20120301
|
45
|
论英语学习者口语质量影响因子分析对多模态教学的思路启发
|
译林
|
宋沈黎
|
20120301
|
46
|
澳大利亚中小学外语优秀教师专业标准解析
|
外国中小学教育
|
贾爱武
|
20121122
|
47
|
用语料库资源解读教师技能专业化与手段多样化之路
|
飞天
|
蒲松龄
|
20120816
|
48
|
细腻与崇高——诗人笔下的怜恤天使
|
作家
|
叶旭军
|
20120301
|
49
|
再评《翻译与翻译行为:理论与实践》
|
飞天
|
卢彩虹
|
20120516
|
50
|
网络流行语初探
|
中国报业
|
卢彩虹
|
20121025
|
51
|
叙事探究下看外语教师如何成功申报课题
|
前沿
|
卢彩虹
|
20121001
|
52
|
“热座模式”在高级英语口语课堂的可行性探究
|
前沿
|
卢彩虹
|
20121220
|
53
|
后经典叙事学的第二阶段:命题与动向
|
当代外国文学
|
尚必武
|
20120715
|
54
|
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述评
|
辞书研究
|
尚必武
|
20120801
|
55
|
“跨文类”的叙事研究与诗歌叙事学的建构
|
国外文学
|
尚必武
|
20120504
|
56
|
“让人不安的艺术”:麦克尤恩《蝴蝶》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外语教学
|
尚必武
|
20120601
|
57
|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
山花
|
李雪
|
20121101
|
58
|
词汇知识和大学英语写作关系的实证研究
|
前沿
|
沈志法
|
20120601
|
59
|
基于“5C”教学标准,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
教师教育研究
|
王镇
|
20120415
|
60
|
如何实现个性化的商务英语写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刘菁蓉
|
20120625
|
61
|
汉语有标并列词语考察:对汉语“意合”特征的重新审视
|
外语教学
|
李丹弟
|
20121106
|
62
|
浅谈课堂激励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中的重要性
|
前沿
|
闻亚云
|
20120315
|
63
|
形式美学的道德旨归:麦克尤恩《家庭制造》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江西社会科学
|
尚必武
|
20130201
|
64
|
案例式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讨
|
中国大学教学
|
刘菁蓉
|
20130301
|
65
|
“2+X”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
现代教育管理
|
刘菁蓉
|
20130415
|
66
|
商业银行存款项目名称英译统一模式构建
|
上海金融
|
傅恒
|
20130206
|
67
|
文学虚构中的历史本质:论《家》的历史数学
|
当代外国文学
|
李美芹
|
20130401
|
68
|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考试故事复述中语块的使用特征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王蕾
|
20130525
|
69
|
艾米莉迪金森的自然观
|
外国语文
|
岳凤梅
|
20130425
|
70
|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
外语研究
|
李丹弟
|
20130601
|
71
|
基于微博的英语学习资源研究初探
|
教育学报
|
王镇
|
20130415
|
72
|
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
外语界
|
丁仁仑
|
20130425
|
73
|
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
|
中国外语
|
丁仁仑
|
20130501
|
74
|
落幕之美:艾米莉迪金森的死亡想象
|
外国语文
|
岳凤梅
|
20120101
|
75
|
丝绸文物展品英译研究
|
中国科技翻译
|
郦青
|
20130815
|
76
|
度日如年——对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中自杀情节的心理及社会学分析
|
小说评论
|
郑毅
|
20131001
|
77
|
创新型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
中国人才
|
项玲
|
20130315
|
78
|
《中国好声音》和电视传播的叙事性元素
|
新闻战线
|
潘章仙
|
20131201
|
79
|
爱丽丝;门罗小说中的词簇特征及其功能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文体学研究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陈婵
|
20140525
|
80
|
教育叙事视域下的外语教师研究:回顾与反思
|
外语界
|
钱晓霞
|
20140225
|
81
|
詹姆逊的消费文化观探析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岳凤梅
|
20140108
|
82
|
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
|
外语电化教学
|
柴改英
|
20140520
|
83
|
加拿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述评
|
外国教育研究
|
钱晓霞
|
20140501
|
84
|
认知与文化并重:隐喻跨文化理解模式的建构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陈映戎
|
20141101
|
85
|
外语职前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个案分析
|
山东外语教学
|
贾爱武
|
20141022
|
86
|
殖民话语、性别政治与《彼得潘》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张金凤
|
20140915
|
87
|
回顾;反思;展望——阿瑟;米勒研究在中国
|
戏剧文学
|
赵永健
|
20140701
|
88
|
国内法律英语研究二十年
|
河北法学
|
龚茁
|
20141105
|
89
|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双螺旋模式
|
外国语文
|
柴改英
|
20140801
|
90
|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显义和隐义研究:问题与展望
|
外语教学
|
范振强
|
20150110
|
91
|
同语式“N是N”的理解机制新探:动态范畴构建视角
|
外语教学
|
范振强
|
20150710
|
92
|
知性追求与文学体验——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学教育理论解析
|
中学语文教学
|
李玲
|
20151005
|
93
|
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专业化的悖论
|
当代教育科学
|
李玲
|
20150601
|
94
|
商务英汉/汉英翻译宏观策略研究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鲍文
|
20150915
|
95
|
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核心任务的实现
|
中国外语
|
刘法公
|
20150115
|
96
|
论埃里森“文学爵士乐”美学中表达的种族政治思想
|
国外文学
|
李美芹
|
20150501
|
97
|
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思维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回顾和展望
|
外语电化教学
|
龚茁
|
20151101
|
98
|
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的衔接
|
首都教育学报
|
姜渭清
|
20151205
|
99
|
阿瑟;密勒戏剧标题艺术研究
|
四川戏剧
|
赵永健
|
20141031
|
100
|
论辩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
外语界
|
杨娜
|
20160210
|
101
|
新闻话语研究的概念、视角和议题
|
现代外语
|
杨娜
|
20161201
|
102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二语隐喻产出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陈映戎
|
20160510
|
103
|
翻译过程的原型思维表征:概念框架转换
|
上海翻译
|
谌莉文
|
20160530
|
104
|
国外语言教师信念研究回顾与反思
|
外语界
|
项茂英
|
20160615
|
105
|
语序类型中的并列连词参项
|
语言研究
|
李丹弟
|
20160130
|
106
|
语用化视域下英汉构词缀化对比研究
|
中国外语
|
李丹弟
|
20160218
|
107
|
基于动态评价理论的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研究
|
外语界
|
李丹弟
|
20160516
|
108
|
论商标谐音创义翻译的实现方法与实施理据
|
中国翻译
|
鲍文
|
20160330
|
109
|
阿瑟密勒戏剧开场叙述范式研究
|
戏剧艺术
|
赵永健
|
20160810
|
110
|
论阿瑟·密勒戏剧结尾范式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赵永健
|
20160720
|
111
|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科技翻译---以《时间简史》和《万物理论》为例
|
中国科技翻译
|
李先玉
|
20160510
|
112
|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李俭
|
20160420
|
113
|
高校外语教师学习者自主信念调查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项茂英
|
20160710
|
114
|
溯其源 解其魅:怪异理论探析
|
湖北社会科学
|
王镇
|
20161010
|
115
|
“ABC+GloWbE”模式下银行组织机构名规范化翻译对策探讨
|
上海翻译
|
傅恒
|
2016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