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外国语学院代表性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论文级别 | 发表日期 | 作者 |
1 | Engaging readers across participants: A cross-interactant analysis of metadiscourse in letters of advi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Journal of Pragmatics | SSCI | 2021 | 杨娜 |
2 | The Embodiment of Power as Forward/Backward Movem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 Metaphor and Symbol | SSCI | 2021 | 杨惠兰 |
3 |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Tea Industry-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 SUSTAINABILITY | SSCI | 2021 | 项玲 |
4 | Multimodal News Analysis across Cultures | Discourse Studies | SSCI | 2021 | 陈程 |
5 | Is letter position coding when reading in L2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position coding used when bilinguals read in their L1? | Memory & cognition | SSCI | 2021 | 杨惠兰 |
6 |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students’ configurational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one- and two-character word recognition |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 SSCI | 2021 | 王晓芸 |
7 |
Jocular mockery in the context of a localised playful frame: Unpacking humour in a Chinese reality TV show | Journal of Pragmatics | SSCI | 2020 | 杨娜 |
8 | Multimodal Argumentation and Rhetoric in Media Genres | ARGUMENTATION | SSCI/A&HCI | 2019 | 张传睿 |
9 | Valency and English Learners' Thesauri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 A&HCI/SSCI | 2019 | 高军 |
10 | Processing of Phon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Informa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in Discourse Reading | SAGE OPEN | SSCI | 2019 | 王晓芸 |
11 |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legislative discourse: a sociosemiotic interpretation on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 SOCIAL SEMIOTICS | SSCI/A&HCI | 2019 | 李俭 |
12 | GM Foods, Power, and Globalization in Oryx and Crake | Kritika Kultura | A&HCI | 2019 | 谢超 |
13 | Distance and word order between lexical heads and noun dependents in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 LINGUA | SSCI | 2019 | 王琳 |
14 | Neologisms in Chinese social media. How to translate them into French? | Babel |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la traduc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 SSCI | 2018 | 张丽萍 |
15 | Dependency distances in natural mixed languages Comment on "Dependency distance: A new perspective on syntactic patterns in natural languages" by Haitao Liu et al. | PHYSICS OF LIFE REVIEWS | SCI/SSCI | 2017 | 王琳 |
16 | Representing translati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ors in contemporary media |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 SSCI/A&HCI | 2020 | 于金权 |
17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口译先备知识运作障碍研究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特级 | 2020 | 谌莉文 |
18 | 探寻意义的本质:从物指到话语自指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特级 | 2019 | 濮建忠 |
19 | 短语理论框架综论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特级 | 2018 | 李文中 |
20 | 论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空间研究 | 文艺理论研究 | 一级 | 2021 | 方英 |
21 | 非洲英语文学在西方的生成和他者化建构 | 外国文学研究 | 一级 | 2021 | 李丹 |
22 | 论米歇尔·维勒贝克小说中的爱欲叙事与伦理困境 | 外国文学 | 一级 | 2021 | 胡华 |
23 | 空间转向之后的存在、写作与批评——评塔利的《处所意识:地方、叙事与空间想象》 | 外国文学 | 一级 | 2021 | 方英 |
24 | 物联网文本专业词汇英汉翻译精确性研究 | 中国翻译 | 一级 | 2021 | 鲍文 |
25 | “汇编诗学”与玛丽安·摩尔诗歌的非绘画抽象 | 外国文学研究 | 一级 | 2021 | 何庆机 |
26 | 隐蔽的原则:激进的形式与玛丽安·摩尔式的颠覆 | 外国文学 | 一级 | 2021 | 何庆机 |
27 | 隐喻在论辩中的框架效应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一级 | 2021 | 张传睿 |
28 | 新媒体商务话语中的多模态体裁互文:语域类型学视角 | 外语教学 | 一级 | 2020 | 徐燕 |
29 | 局部语义韵与话语管理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一级 | 2019 | 李文中 |
30 | 理论、实践与教学:中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20年 | 中国翻译 | 一级 | 2019 | 鲍文 |
31 | 论《土生子》的空间政治书写 | 外国文学 | 一级 | 2018 | 李美芹 |
32 | 《国家宝藏》叙事策略背后的文化自信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一级 | 2018 | 潘章仙 |
33 | 《远方的家》特别节目《一带一路》的语言魅力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一级 | 2017 | 潘章仙 |
34 | 从“纲纪”到“理性”——论伏尔泰《中国孤儿》中的社会政治伦理 | 外国文学研究 | 一级 | 2017 | 陈建伟 |
35 | 接着做:扩展意义单位分析 | 当代外语研究 | 核心 | 2021 | 李文中 |
36 |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思潮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蒋承勇教授访谈录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核心 | 2021 | 薛春霞 |
37 | 末世的警示与救赎:《-273.15》中的气候书写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核心 | 2021 | 谢超 |
38 | 人际语用视域下网络购物抱怨语的关系管理研究 | 中国外语 | 核心 | 2021 | 李丹弟 |
39 | 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破壁”青年 圈层文化 | 思想教育研究 | 核心 | 2021 | 刘望秀 |
40 | 历史语用学视角下汉语词汇语义演变研究——以“土豪”→“壕”为例 | 外语学刊 | 核心 | 2021 | 李丹弟 |
41 | 《欲望九面向》中的共同体叙事 | 当代外国文学 | 核心 | 2021 | 赵永健 |
42 | “学习共同体”式跨境电商语言服务项目课程设计研究——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为例 | 外语电化教学 | 核心 | 2021 | 傅恒 |
43 | 基于交际维度的刻意性隐喻理论:问题与展望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核心 | 2021 | 范振强 |
44 | 论反讽的否定性 | 华中学术 | 核心 | 2021 | 方英 |
45 | 基于依存树库的汉英语码转换中形容词的句法差异研究 | 外语研究 | 核心 | 2021 | 王琳 |
46 |
微博回评中跨文化公开道歉可适性的语用研究 | 中国外语 | 核心 | 2020 | 杨娜 |
47 |
网络医疗咨询中建议回复语的语用延展研究 | 外语学刊 | 核心 | 2020 | 杨娜 |
48 |
万花筒式的美国犹太身份——从《反生活》和《夏洛克战役》看菲利普罗斯的个体犹太身份观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核心 | 2020 | 薛春霞 |
49 | 文学作品对记忆的现时化——大屠杀文学的记忆重构、阐释和传递 | 国外文学 | 核心 | 2019 | 薛春霞 |
50 | 此情可待成追忆——评米歇尔·维勒贝克新作《血清素》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核心 | 2019 | 胡华 |
51 | “帝国男孩”的规训、身份认同与帝国梦想——以英俄大角逐背景下的《吉姆》为例 | 国外文学 | 核心 | 2019 | 张金凤 |
52 | 语料库搭配研究学术演变论要 | 外语研究 | 核心 | 2019 | 李文中 |
53 | 高层转喻视域下夸张的认知语用研究 | 当代修辞学 | 核心 | 2019 | 范振强 |
54 | 知识计量学的方法论研究 | 图书馆论坛 | 核心 | 2019 | 杨倩 |
55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形象:英媒历时话语研究(2001-2017年) | 高教探索 | 核心 | 2019 | 张露茜 |
56 |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隐喻研究:问题与展望 | 外语学刊 | 核心 | 2019 | 范振强 |
57 | 认知警觉机制的研究与展望 | 外语学刊 | 核心 | 2018 | 范振强 |
58 | 拿破仑战争与英国民族身份认同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核心 | 2018 | 张金凤 |
59 |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核心 | 2018 | 李美芹 |
60 | CLIL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焦虑影响的定量追踪研究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核心 | 2018 | 钟含春 |
61 | 习近平外交话语风格特点及传译研究 | 上海翻译 | 核心 | 2018 | 钟含春 |
62 |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以“A is B”型隐喻为例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核心 | 2018 | 范振强 |
63 | 论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的历史书写和政治隐喻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核心 | 2018 | 李美芹 |
64 | 内文视角下典籍重译的共性与个性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核心 | 2017 | 李文中 |
65 | 法语名词短语的最小子结构研究 | 中国外语 | 核心 | 2017 | 陈建伟 |
66 | 法律术语的社会符号学阐释——以“通常居住”为例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核心 | 2017 | 李俭 |
67 | 翻译价值的社会学反思 | 外语教学 | 核心 | 2017 | 俞佳乐 |
68 | 威廉.贺加斯研究述评 | 美术史与观念史 | 核心 | 2017 | 赵海虹 |
69 | 政府商务外宣话语中关系身份的人际语用研究 | 外语教学 | 核心 | 2017 | 柴改英 |
2020 ©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E-mail:office@mail.zjgsu.edu.cn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28008506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考试中心地址:杭州市文二路160号,联系电话:88066397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微信公众号